百年回头望-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科技发展


建国初期,党对经济金融工作统一而坚强的领导,实现了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制止了恶性通货膨胀,从根本上稳住了物价,快速恢复了社会经济秩序。国家财政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经济建设资金(包括基本建设和流动资金)均由财政集中分配,统一调拨解决,只许银行向企业贷放一部分临时性、季节性需要的流动资金。银行发挥的作用很小,主要扮演的是财政的出纳的角色,形成了“大财政、小银行”的体制。
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在经济体制与管理方式上实行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及计划管理方式。与之相应,金融机构体系也实行了高度集中的“大一统”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特征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办理各项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央银行和普通银行于一身,其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利润分配实行统收统支。
金融电子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掀开了中国发展崭新的篇章,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国外先进的金融系统逐渐被引入,银行的手工作业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步入了“金融电子化”阶段。
70年代
中国银行引进第一套理光-8型主机系统,对银行的部分手工业务以计算机来进行处理,实现了对公业务、储蓄业务、联行对账业务、编制会计报表等日常业务的自动化处理,揭开了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的序幕。
80年代
我国银行业相继引进了日本的M-150、美国IBM公司的4361、4381型主机系,进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广应用各类柜面业务处理系统。
90年代
各大专业银行信息系统主机纷纷升级,例如引进美国IBM公司的大型机,扩大了业务处理范围,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进一步迈向银行业务的自动化。
金融信息化
金融信息化——数据大集中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年两目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新一轮改革悄然拉开大幕,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银行业必须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数据大集中构筑信息化为内涵的竞争力成为关键性的抉择。
互联网金融
01
初诞
2011年,人民银行向2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发放支付牌照,正式标志着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开始,也标志着第三方支付纳入监管,为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政策支撑。
02
萌芽
第三方支付、P2P网贷、虚拟货币等纷纷萌芽,监管鼓励民营银行开闸及第三方支付发展,科技开始渗透进支付、借贷等核心金融业务。
03
正式确立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随后,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成立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通过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章程》、《互联网金融自律公约》。互联网金融元年正式到来。
04
井喷
2014年,随着蚂蚁金服集团与微众银行的成立,P2P网贷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同年,互联网金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05
亟需监管
由于监管发展脚步未能跟上行业发展速度,导致这一时期行业发展处于“野蛮生长”状态,行业乱象频生,急需监管落地。
2015年7月18日,央行联合十部委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金融科技
1.监管收紧,加强重视
2016年,《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标志着P2P网贷正式进入监管时代。
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使得金融科技产品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
同年,《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督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大中型银行要把数据治理作为重要的制度性建设与基础性工作,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深化数据应用,有效支撑银行业务发展,有效提升银行管理水平。
2.探索技术输出,有序稳步发展
2016-2018年,金融科技概念进入中国,受到监管、行业和用户的普遍关注,以技术输出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涌现,2018年以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互金行业科技属性增强,不仅将金融科技深度应用于获客、风控、贷后管理、客户服务等环节,部分公司也开始探索纯技术输出。
2017年5月,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切实做好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指引,引导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正确使用。同年,央行牵头开展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一系列监管政策落地使行业乱象得到有效整治。
2019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给予金融科技的定位具有相当的政策高度,对金融科技创新赋能金融发展给予高度认可。在《规划》的指导下,金融科技发展将进入健康有序、稳步增长的新时期。
回顾中国百年金融发展历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一直坚持牢牢把握金融事业发展方向,指引我国金融事业实现一次次跨越发展。在金融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为了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过上美好生活,农信系统应运而生,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定位,全力以赴投身到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中去,投身到助力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去,投身到满足结构性、多元化、有差异的实体金融服务需求中去,逐渐发展成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的主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