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21年金融标准 为民利企
  
 
1.金融标准化
    金融标准化是标准化在金融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包括:术语、数据元、符号、代码、文件格式的要求;通信、数据处理、安装和通用报文等方面的应用要求;金融产品的要求;金融活动中的管理、运营和服务要求等。涵盖了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
2.金融标准的作用
    金融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金融标准助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升银行网点服务水平,2015年,人民银行会同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消费者协会、标准研究机构、商业银行制定并发布《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评价准则》、《银行业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评价指标规范》和《银行业客户服务中心基本要求》四项国家标准,规定了银行网点及客户服务中心在服务管理、服务效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提出了统一的评价指标,既为消费者衡量银行服务质量提供了标尺,又为银行提升服务水平设定了达标线。通过标准贯标、对标、达标和认证试点,网点服务环境得到优化、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员工服务客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高,客户等候时间显著降低,消费者满意度大幅提高。
    (2)金融标准助力保护消费者权益
    高效便民的金融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理机制是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金融消费者投诉数据能及时有效地反映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和需求,也能较为充分地反映金融监管政策和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落地和执行情况。
    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制定的《金融消费者投诉统计分类及编码 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业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着在我国金融行业首次建立了科学、统一的金融消费者投诉分类标准,对提高投诉处理效率和投诉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是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金融为民的具体行动。标准的出台和实施,有利于金融消费者维护其合法权益,增强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3)金融标准助力提升金融科技发展和风险防控水平
    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催生出移动支付、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新业态,给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金融科技标准供给的持续加强,保障了移动支付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智能化的金融消费体验和更便捷高效的“指尖银行”服务。2012年至今,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围绕移动支付制定发布了约50项金融标准,涵盖标识编码、安全规范、接口要求等各个环节,同时采用“金融标准+检测认证”方式,规范事前准入和事中监管并做到风险可控,支持我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不断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服务。人民银行先后制定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 检测规范 第3部分:客户端软件》《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等多项金融科技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在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方面的规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金融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满足互联网时代高并发、大流量、多频次的金融交易需求,给人民群众提供兼顾安全和便捷的金融服务。
    (4)金融标准助力提升金融网络安全风控水平
    金融安全是金融发展的基础,不仅事关金融稳定,更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信息技术,金融网络安全标准是确保金融信息安全、降低运行风险的有效工具。
    人民银行先后发布实施《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等标准,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提供标准支撑。金融网络安全标准有助于提升金融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促进金融服务数字化发展,最大程度保障金融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3.以金融标准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践行金融为民服务理念
    积极践行“金融标准 为民利企”理念,我单位先后发布了《网上银行企业服务标准》、《唐山市开平汇金村镇银行营业网点服务标准》,把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推进金融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通过金融标准化手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金融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